產后應該更要注意心理上的保健

  婦女產后,體內分泌調節(jié)處在一個不平衡的狀態(tài),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,容易造成失衡,出現情緒波動,思想悲觀、消極等心理方面的問題。因此,產婦不容忽視加強心理保健問題。

  婦女產后身心發(fā)生變化較大,神經系統(tǒng)比平進更加敏感,極不穩(wěn)定,時間長了容易出現心理失衡或精神障礙等問題。大量的事實表明,發(fā)生此心病的時間多在產后6周內。現代心理學認為,心理失衡或精神障礙的產婦,情況輕者,經常出現類似神經衰弱的臨床表現;情況重者,多數具有急性起病的特點,可出現分裂障礙、狂躁樣障礙,部分產婦還可能出現意識障礙等癥狀。

  經過研究分析,引起發(fā)病的主要原因有:一是產前孕婦心理不夠穩(wěn)定,心情復雜,受到恐懼、憂愁、緊張、焦慮、惶恐等不良因素的刺激;二是產婦在分娩時因為失血過多、體內消耗大,使內分泌紊亂,特別是雌激素和黃體酮的降低,在系統(tǒng)調節(jié)的過程中,造成免疫功能和神經系統(tǒng)功能的降低,加上夜間要哺乳和照顧嬰兒,睡眠不足,身體疲倦,這是導致產后情緒低落與憂郁的主要原因之一;三是進入多重角度后,對家庭有了義務和責任,對原本不起眼的生活周圍的各種因素,如周圍人員的態(tài)度、舉動和言辭十分敏感,考慮的問題過多,增加了心理負擔,這些不良影響均成為精神刺激的因素。因此,專家指出,在分娩后,產婦不僅要注意身體的調理,更應重視心理衛(wèi)生,加強精神保健。

  加強心理保健,就是“放下自己的世界,去接受別人的世界”。一方面產婦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,辯證地看待分娩問題,調節(jié)自己的心理狀態(tài),盡快走出困境,適應新的生活環(huán)境,進入新的角色;另一方面,在保證產婦每天有充足睡眠的基礎上,可多聽一些悅耳動聽的音樂,有利于精神愉快,減少不良情緒對心理和生理產生的影響。此外,家屬應給產婦心理上的關愛和行為上的幫助,尤其是丈夫,要充當好“咨詢師”這個角色,經常與妻子溝通,根據其心理活動給予最貼心的撫慰,及時疏導和消除分娩帶來的緊張恐懼心理,這樣不僅對產婦的心理健康有益,也有助于嬰兒的喂養(yǎng),并能促進嬰兒的身心健康。

還有疑問嗎?請留下您的問題,15分鐘內回答您!